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近日南京大麦诊所有限公司的股东发生变更,据工商信息显示,原100%控股股东大麦微针植发医疗(深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其商标以下简称:大麦微针植发)完全退出,投资人新增且仅有北京诺贝斯特健康管理产业有限公司。
南京大麦诊所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27日由大麦微针植发设立,注册资本100万元。从时间上看,南京大麦诊所有限公司成立还不足半年,为何就被母公司无情抛弃?大消费之家盘点了大麦微针植发近几年的表现,或许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创始人疑似十年无证行医,微针技术被质疑为宣传手段
大麦微针植发公司的历史可追溯至2015年创立的“丝康源”,后一度更名为“大麦微针植发”,2023年后才演变为如今的“大麦微针植发”。在近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它在全国多地布局,旗下已拥有40多家子公司,逐渐在中高端毛发诊疗服务行业崭露头角,构建起全方位的毛发诊疗服务体系。
其发展历程看似一帆风顺,实则暗潮涌动。大麦微针植发曾与2022年内两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直到截稿时间2024年12月14日,其IPO进程依然停滞不前。
大麦微针植发创始人李兴东2003年毕业于中国天津医科大学,取得大专学位。李兴东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早年创业时期多半时间是在手术室内度过的,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至少10年,每年至少要做几百台手术,平均每次移植几千个毛囊,总计大概种植了2000万个毛囊。
图中人物系 大麦微针植发董事长、总经理 李兴东
据《华夏时报》报道,“李兴东于2013年才取得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颁发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2014年取得北京海淀区卫生局颁发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在此之前,李兴东或并无行医相关资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规定,未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而李兴东在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之前,就已经从业多年,或涉嫌无证行医。
图片来源:大消费之家整理
大麦微针植发大力宣传的微针植发技术,实则存在诸多疑点。所谓的“微针植发”,实际采用种植笔植发,却在宣传中刻意混淆“微针=种植笔”的概念。
早在2020年9月11日,CCTV1综合频道《生活圈》栏目就对植发行业乱象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对话了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主任医师杨顶权。杨顶权强调,“正规的植发技术只有FUT技术、FUE技术两种,市面上所有宣传的、夸张的,比如3D、微针,都是一种噱头和宣传手段,本质上就是FUT或者FUE。”这一报道无疑对大麦微针植发的核心技术宣传给予了沉重一击,让消费者开始质疑其技术的真实性与独特性,公司的诚信形象大打折扣。
图片来源:CCTV1节目截图
毛囊成活率低,植发效果屡遭消费者投诉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大麦微针植发的投诉就有60条之多。大消费之家梳理后发现,众多消费者的反映大麦微针植发在手术效果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植发的实际效果远达不到公司的宣称或承诺。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一位朱先生因发际线上移问题,在南昌大麦微针植发机构进行植发手术。当时机构承诺手术一年后,保证毛囊的存活率不低于96%。然而一年后朱先生再次来到植发机构评估术后效果时,机构负责人手写的情况说明显示,双方沟通后认可的毛囊存活率只有70%到80%左右。朱先生希望植发机构能够全额退款,但遭到拒绝,机构表示只能免费修补。朱先生担心第二次手术效果不理想,会损害更多毛囊,因此希望机构能像第一次手术时那样,再次保证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6%,但这一要求被拒绝。
另一位周女士的遭遇则更加不幸,她本是一名网络主播,因头发稀疏打算到武汉大麦微针植发医院试种200个毛囊单位。客服人员宣称成功率百分之百,毛囊成活率95%以上,植发终身不掉。但在咨询过程中,医生表示200个毛囊单位相当于一个硬币大小的面积,如果植整个发际线,大约需要1200到2000个毛囊单位。周女士强调自己只是试种,且因工作安排不能进行大面积植发。然而大麦微针接诊医生未征得其同意,便剃掉了她接近整个手掌大的面积头发,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导致她当月工作量为零并被领导批评,最终只能辞职。周女士试种的头发成活率也远低于承诺,目前差不多快掉光了。周女士对大麦微针的处理方式不满,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
这些案例表明,大麦微针植发在植发手术的关键指标——毛囊成活率上未能达到承诺标准,且在售后处理上未能妥善解决消费者诉求,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导致消费者对其信任度急剧下降。
然而由于针对植发行业的法规尚不完善,消费者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维权之路异常艰难。他们往往耗费了金钱、时间与精力,却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只能默默承受植发失败的苦果。这样的行业条件也加剧了部分消费者对大麦微针植发的不满情绪。
经营策略重营销轻研发,旗下门店多次受罚
大麦微针植发可见的财务数据止于2022年的招股说明书,其后公司一直未再公开。从已有数据来看,大麦微针植发在销售策略上呈现出严重的重营销轻研发倾向。2019年至2022年前7个月,其累计投入销售及分销开支高达16.33亿元,在同期总开支中占据最大比例,其中2019年营销开支占营收比重更是达到惊人的67.0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至2021的三年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645.8万元、460.1万元和478.4万元,合计不足1600万元。
这种失衡的资源分配,使得公司在营销上投入大量资金以吸引客户,但却忽视了技术研发这一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高额的营销费用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客户流量,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技术创新支撑,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严重制约。
然而对销售重金投入的同时,公司却缺乏对旗下门店的有效管控,造成多次因不当宣传被罚的窘态。
2022年大麦微针植发旗下上海大麦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因存在假冒专利行为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18474元,并罚款2万元。
2021年杭州大麦整形外科门诊部有限公司被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2018年北京科发源植发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分中心涉两项违法行为,被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并罚款6万元。
这些处罚记录表明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合规漏洞,不仅损害了公司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对其品牌声誉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伤害。
市场前景虽广阔但公司发展道阻且长
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2022年全球脱发治疗市场规模为82亿美元,预计2023年至2030年将以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2030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60.2亿美元。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中国毛发诊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83亿元增至2021年的2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5%,预计2026年我国脱发患者人数将达到3.43亿人,市场规模进一步达到712亿元。大麦微针植发是中国在中高端毛发诊疗服务行业中的领先医疗集团,是公司行业内首家通过使用种植笔提供微针植发的医疗集团,按收入计也是中国一线城市最大的提供毛发诊疗服务的医疗集团,2021年的市场份额为5.2%。
庞大的脱发人群为植发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行业的繁荣吸引了也众多企业进入,竞争日益激烈。目前植发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中,排名靠前的企业包括雍禾、大麦、碧莲盛、新生等,但总体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与雍禾医疗相比,大麦微针植发在收入和净利润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大麦微针植发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和10.21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501.4万元、6955.8万元和6611.6万元。该三年的收入均明显低于雍禾医疗,其中差异额从2019年的4.77亿元,扩大至2020年的8.74亿元,并进一步扩大至2021年的11.48亿元。这也意味着,大麦微针植发2021年的收入仅约为雍禾医疗同期的五成(约52.9%)。
不仅如此,大麦微针植发2021年的净利润规模也约为雍禾医疗同期的一半。大麦微针植发还曾在2019年录得净亏损,虽然2020年扭亏为盈,但2021年大麦微针植发的净利润却又同比减少5.1%。雍禾医疗的净利润当年同样有所缩减,但1.2亿元的规模仍远高于大麦微针植发。
尽管大麦微针植发是连锁植发行业的知名品牌,但面临核心人员资质不足、频繁的投诉纠纷和可能的虚假宣传等问题。公司两次IPO未果,且近两年不愿公开财务报告,这可能暗示着公司正遭遇重重困难,放弃子公司或为无奈之举。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2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期待这个论坛能够吸引更多有趣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上的解释很清晰,一下子就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个论坛真是卧虎藏龙之地,高手如云,让我受益良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参与,氛围热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让我们携手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论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上的观点很有见地,值得我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让这个论坛充满了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非常感谢你的耐心解答,帮了我大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