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MkLWia8BWIeEg2AADDNrVsWPoAACYtQARgZ0AAMNO053.jpg
近日,一段“老人首次乘坐高铁挥手示意停车”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对高铁精准停靠技术的关注。高速行驶的列车能够平稳减速,并准确停在乘客面前,背后不仅依靠先进的科技支持,也离不开驾驶员的高超技艺。
在高铁停靠站台时,有一个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设计——站台上的停车位置标识。这些位于站台两端的蓝底白字标识,是列车准确停靠的基础。列车停稳时,驾驶室的参考点必须与标识完全对齐。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甚至能将停车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
此外,列车自身配备的智能控制系统也在精准停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复兴号为例,列车驾驶室内安装的超速防护系统能够实时提供线路坡度、速度限制等关键信息,并对车速进行监控。地面控制系统与车载系统的协同工作,为列车速度控制和精确停车提供了双重保障。
除了技术设备的辅助,驾驶员的专业能力也是决定性因素。在实际操作中,驾驶员需要综合考虑停车轨道、线路坡度等多个变量,同时密切关注速度表,手动控制操作杆,并在脑中快速计算行驶距离,实现手脚眼脑的高度协调。
为了掌握这样的技能,司机需要在模拟驾驶舱中反复练习,成千上万次地磨炼操作技巧。他们要熟悉不同车型的制动反馈,牢记各个车站站台的长度,同时深入研究线路坡度、信号系统和制动性能之间的配合。
从飞驰前行到平稳进站,每一次精准停靠的背后,都是驾驶员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与对职责的长期坚守。 |